5月23日晚上我們去奧爾騰與朋友上館子吃飯。這次聚會的目的在於認識十月航海旅行的船員,還有討論相關事宜。奧爾騰最早的文獻紀錄可追溯至1201年,阿勒河(Aare)流經舊城區,當地更保存羅馬時代與中古世紀遺蹟。尤其城塔(Stadtturm)及老木橋(Holzbrücke)為著名的地標。開車經過奧爾騰好幾次,這天我終於有機會好好欣賞這個美麗的城市,在這兒耗了7小時。
我們先去河畔的酒吧喝啤酒。當晚吃飯的餐廳位於六層高的樓房,近在幾呎。除了熟識的瑞士大叔L、義大利大叔與他的女兒,我還結識了酒吧老闆娘Z和ㄧ對義大利父子D&D。大家都很和善,尤其三位大叔就算年屆45多歲,還像大男孩愛耍寶,一整個很歡樂。
六點多大夥兒喊餓,大家移陣去餐廳Ristorante Lungomare。(地址: Aarburgerstrasse 6, 4600 Olten;官網: http://www.lungomare.ch) 首先在陽台喝餐前酒。這兒擁有眺望舊城區的絕佳視野,襯著夕陽斜下溫暖的陽光,是很悠閒舒適的空間。
餐廳內部設計漂亮典雅,我們一行8個人坐在中央主桌。
每個人桌上附有一包義大利麵包棒x3(Grissini)。
我的前菜: 綜合沙拉(9 CHF),內容有黃瓜、紅蘿蔔、沙拉菜、番茄和甜椒等,佐以義大利油醋醬,新鮮好吃。然而,8人之中只有我點前菜,怕耽誤主菜上桌時間,我拼命吃很快。 (待點前菜的客人食畢,服務生才可以送上同桌客人主菜。)
招牌海鮮披薩(Pizza Lungomare, 25CHF)。其實我超想吃炸海鮮拼盤的,但這是店家唯一的海鮮菜色,只能點這道了。 然而,海鮮披薩出乎預料地好吃呀! 皮薄少酵母味,而且食材(蝦子和章魚)鮮嫩,再搭配特製辣油非常開胃!
點心: 草莓奶酪(大約9.5CHF)與奶油咖啡。其實,整晚我大都跟隔壁的16歲少年D聊天。D擁有半個義大利血統,操三種母語: 瑞士德語、德語及義大利語....而且在校學習英文僅四年的他更說了一口流利的英語。最讓我驚嘆的是小小年紀的他見識多廣,與我分享好多他個人對教育系統、政治制度、食品控管等議題的看法。(身為阿姨的我只能猛點頭) 最後,D還告訴我,他喜歡電腦和邏輯,這個夏天他將開始見習電腦工程的工作...。我不禁想起16歲的我每天只在課業和考試中打轉,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無限感概。
「想著我慘淡的青春,竟然有種想哭的衝動......。」昨晚我們去索洛圖恩州的北方大城-奧爾騰(Olten)與朋友上館子吃飯。奧爾騰最早的文獻紀錄可追溯至1201年,至今舊城區保存羅馬時代與中古世紀遺蹟,尤其以城塔及老木橋襯托阿勒河的風景...
Posted by 瑰娜的瑞士遊樂園 on 2015年5月24日
在天母也有一間.
朋友帶我去.
非常可口.
上面的是淡菜嗎?
瑰娜又要準備搭船出遊了吼~~
超羨慕
對了,小小抗議一下,達45歲就被瑰娜歸類為阿伯...
恐怕會有幼小心靈(老心靈?)受傷啊!!XDDD
令人很舒服
前菜看起來很新鮮
年輕的一輩
越來越厲害了
+1
台灣餐廳就算有設,通常也被當作吸煙的臨時座位
別說16歲
我覺得自己到26歲也還在渾渾噩噩,隨波逐流.......
推10
去年在義大利狂嗑各式披薩~
推
這是每間餐廳都會有的禮儀嗎?
很棒的餐廳喔!
透過 好友的筆墨中,即使未曾到訪如此美麗仙境.
也飽足了視覺饗宴.感謝囉.
有著不同的朋友伴隨 回憶更不一樣
呃....要在主菜送上前把那一碗看起來份量不少的前菜沙拉吃完,也真難為妳了啊,瑰娜.妳吃沙拉速度想必很快! :P
感覺前途不可限量啊
國人對文憑的看重
所以教育制度再怎麼改
好像還是脫不離死讀書?
如果重新選科系
我仍然想不出我到底可以選擇什麼
可兼顧飯碗和興趣
他們這個年紀已經好有想法了...
真是不想回首慘淡的國中歲月....
話說我注意到一個重點~~
除了PIZZA上有出現淡菜讓我很意外
另一個就是10月份瑰娜又要再次航海旅行了嗎??!! (眼睛亮)
葉子還想問..瑰娜[綜合沙拉]左前方那一盤(有五個小東西)...是什麼??
在河畔旁欣賞美景挺悠閒的,
還依傍品酒
真是人生一大樂啊
我想台灣的教育和歐美相比真的是差很多啊~~
我如果像瑰娜一樣點前菜,一定壓力很大,大家要等我吃完才能吃到自己的主菜..
如果有人很餓,會不會在心裡os:點什麼前菜啊...(呵~我想很多啦!)
不像我身邊看到的一些老人家,
沒了目標就只想著生活無趣想死。
我十幾歲時也知道自己喜歡什麼,要往哪個方向走;喜歡寫作,卻討厭死背的國文課;喜歡數理,卻只能老師接受老師提供的公式....總之是老師眼中的叛逆學生,大學之前的生活過的很痛苦,因為總是被逼著念歷史、背地裡,念一些連我都不能解釋念了有什麼用的科目;不念的話總平均又被拉下,又會被老師討厭.....
多年後我到處旅遊、來到瑞士才知道那些年背的歷史地理一點用都沒有,我寧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找方法解決,而不是靠死背教科書來應付考試....我還覺得那些工藝課、家政課等一些實用性的科目還比這些"背多分"的科目好多了。
相較之下瑞士的教育就比較重個人志趣發展,會念書的就深造,喜歡動手的就去當學徒,兩者出來一樣受人尊敬。而且瑞士理工大學碩士培養的不是死背理論,而是如何活用在業界,他門課程都會跟跟業界實際的問題有關,好讓學生提早體會將來去工作時大概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,考試也不考什麼理論公式,而是拿出一個真實例子問你怎麼去解決。這跟台灣教育的差別真的讓我很震撼哪!
和不同年紀的人交換人生看法,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呢!